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
查看: 13|回复: 0

四因辨治肺间质纤维化(中)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3|回复: 0

四因辨治肺间质纤维化(中)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3|回复: 0

248

主题

0

回帖

754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754
X3Nipl5aMEqG

248

主题

0

回帖

754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754
2025-2-16 09:41:3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       □ 魏文浩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医院
       痰
       痰为肺痹基本病理产物,肺位居上焦,为水之上源,主通调水道,肺气亏虚,或肺病迁延,或肺阴耗损,无力输布津液则生痰病。《医门法律》指出:“肺之气,行荣卫,布津液,水邪入之,则塞其道,气凝则液聚,变成涎沫”。脾居中州,主运化水湿,当脾气不足,运化功能失调,津液不得输布、运行,清者不升,浊者不降,滞留胸膈,聚湿成痰。《医宗必读》云:“脾土虚湿,清者难升,浊者难降,留中滞膈,淤而成痰。”肾为水脏,主一身之阳气,具有温化水湿之功,肾阳不足,开合不利,无力化气行水,继之聚水成痰。《冯氏锦囊秘录·痰饮大小总论》云:“虽然人但知痰之标在脾,而不知痰之本更在于肾。盖痰者水也,有肾虚不能制水,水泛为痰。”痰湿停留形成浊邪,顽痰黏腻胶滞,痹阻于肺间质,肺络通气功能下降,主气失司。临床可见咳嗽,呼吸困难,喘憋,气不得吸,动则气短加重。常伴有气短心悸,神疲乏力等气虚症状。据“治痰先治气,气行痰自消”的原则,药用枳壳、紫苏子、紫苏梗、杏仁、炙麻黄、白果等。痰浊痹阻深伏肺络者,当以化痰祛湿散结为要。药多选用生蛤壳、竹沥、炙冬花、浙贝母、全瓜蒌、莱菔子、海浮石、半夏、杏仁、白芥子等。
       瘀
       瘀血为气虚、气滞、阴亏的结果。肺朝百脉是通过肺主气与宣发肃降功能完成的。血的运行依赖肺主气的调节和输布而至全身。气为血之帅,能推动和调控血液的运行,外邪感染、环境毒邪损伤肺,邪热耗伤肺阴,阴血亏虚,肺络血行滞涩,肺络失养;肺气亏虚,气无力布津,气不行血,痰瘀内生,肺络痹阻。病程日久,痰瘀胶滞深伏肺络而发生肺间质纤维化。临床表现为咳嗽少痰,刺激干咳,呼吸困难,喘息气短,皮肤硬化,肤色暗褐,指端青紫,舌质瘀斑或紫暗,脉细涩。其病变过程由经至络,由气及血,由浅入深,病变复杂,虚实错杂,缠绵难愈。柳宝诒指出:“肺痿不去其瘀,病终不愈。”此时当活血化瘀,通络散结为先。药用水蛭、土鳖虫、地龙、全蝎、红花、桃仁、红景天、当归、郁金、三七粉等。
      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248

主题

0

回帖

754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754

QQ|智能设备 | 粤ICP备2024353841号-1

GMT+8, 2025-5-1 17:58 , Processed in 1.485400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智能设备

©2025